红网时刻9月24日讯(记者 周雨墨 符洹雨 摄影 陈杰)9月24日下午,随着男子举重109公斤以上级决赛结束,本届全运会的举重项目比赛正式落幕,拥有侯志慧、谌利军两名东京奥运会冠军的湖南举重队最终以4金2银2铜结束陕西之旅。
十四运赛场上的湖南举重四金。设计/杨文
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何国表示:“从海南五指山封闭备战3个月,到陕西渭南战斗10天,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运会赛前制定的目标,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结果是完美的,留有的遗憾未来继续努力战斗。”
五指山集训期间,积极训练的王蓉(上)、杨艳南(中)、彭政林(下)。摄影/周雨墨
湖南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旭红在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湖南举重队在本届全运会上的表现,他表示:“4金的成绩展现了举重湘军的实力,但面对巴黎奥运会项目缩减的新局势,以及队内个别级别‘后继无人’的现状,湖南举重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老将持续发力,彰显体育湘军精神
在9月18日进行的女子76公斤级决赛中,杨秋霞、廖桂芳、彭翠婷三名分别来自四川、福建、广东的年轻运动员接连5次刷新全国青年抓举纪录还创造了新的全国抓举纪录,在之后的挺举比赛中也创造了新的全国青年挺举纪录和全国青年总成绩纪录。面对小将们发起的猛攻,四届全运会老将、最后出场的里约奥运会冠军向艳梅在挺举比赛中三次试举全部成功,最终以157公斤打破全国挺举纪录,并且创造了275公斤的新全国总成绩纪录。作为1992年出生的老队员,2017年天津全运会夺冠后向艳梅完成个人全满贯,面对级别改制,腰部和胯部有伤的向艳梅依然选择再战一次,从2018年恢复训练以来,她一直都是边康复治疗边训练。
女子76公斤级决赛,老将向艳梅成功举起杠铃。图/新华网
不止是向艳梅,东京夺冠后,侯志慧也完成了“大满贯”。但全运会当前,她依旧丝毫不敢放松。结束北京的隔离生活,侯志慧立刻启程前往海南五指山与湖南队汇合,当时她的体重一度降到47公斤,队内的营养师和教练团队只能通过“开小灶”的方式,让她尽快将体重回到49公斤。体重对恢复训练影响还未完全解决,腰胯的旧伤也是问题。她只能在每天训练后再接受队医曹旭的针对性治疗,好在曹旭在国家队也一直负责保障女队,对侯志慧的伤病情况十分了解。咬牙挺过了最艰难的恢复时期,在本届全运会上侯志慧以抓举96公斤、挺举119公斤、总成绩214公斤的成绩险胜对手,拼下了女子举重49公斤级金牌,也创下了新的全国纪录。
而谌利军更不用说了,里约奥运会失利后,他熬过了漫长又无措的低谷期,好不容易在天津全运会上通过卫冕夺冠再次重拾信心开始朝着东京阔步走去,但随着年纪的增加身体上的小伤小病开始逐一显现,更致命是在2020年全国锦标赛上,他右边肘关节肌腱撕裂加断裂。用何国的话说,“受伤带给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术后一个月,谌利军回到了训练房,不到半年后,他在亚锦赛上力压黄闽豪获得冠军。他的主管教练王小文回忆,“恢复训练时,每动一下都是很痛苦的,对于他来说挑战也很大,但在训练过程中谌利军一直表现得很积极。”9月21日晚,谌利军6把试举成功了5把,最终以抓举152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32公斤的成绩夺冠,实现了连续3届全运会全部夺金的壮举。
谌利军在比赛中。摄影/符洹雨
湖南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表示:“我们湖南人一直都有不服输的精神,这一点在举重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从最早的奥运冠军杨霞,还是后来的王明娟、龙清泉、向艳梅,以及这次在东京夺金的侯志慧、谌利军,坚韧的意志品质一直都被湖南举重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着。”
小将追光前行,扛起下一周期大旗
从2001年广东全运会起,湖南举重在女子49公斤级(原47公斤)这一最小级别的比赛中,再也没有让金牌旁落,连续6届蝉联。本届全运会上,与侯志慧共同登上女子49公斤领奖台的还有铜牌得主、湖南小将王佳丽,2019年她曾获得了该级别全国青年运动会冠军。从王明娟到侯志慧再到王佳丽,似乎代代相传就是湖南举重的传统。每一位运动员都有榜样在前,当坚持不下去时,看着奥运冠军就在身边,他们也有着无限往前冲的动力。
湖南运动员侯志慧(右三)和教练周继红(左三),王佳丽(右一)和教练祁希慧(右二)站上领奖台。图/新华网
这一届全运周期,里约奥运冠军向艳梅一直在省队备战。对于队里的小队员们而言,向艳梅与他们并无二样。同样早起进行体能训练,一周两至三次;晚上同样上交手机、总结反馈当天训练;上午下午同样的一天两练,浸湿的衣服上也有汗水留下的浅浅轮廓。
在本届全运会上,以241公斤超世界青年纪录的总成绩勇夺冠军的女子59公斤级运动员、桂阳妹子罗诗芳今年刚满20岁。她的成功夺冠也为湖南女举开拓了一片新的“疆土”。女子64公斤级上,在名将邓薇伤退后,湖南运动员杨艳南遗憾以1公斤的微小差异获得亚军,另一名小将王蓉获得第四名。周均甫表示,侯志慧、罗诗芳创纪录夺冠,王佳丽、杨艳南、王蓉等运动员也有不错发挥,湖南女举在中小级别上继续保持着国内领先的水平,后备人才储备也相对较为理想。
9月17日,湖南队选手罗诗芳在比赛中。她以抓举105公斤,挺举136公斤,总成绩241公斤超世界青年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59公斤级冠军。图/新华网
男子举重方面,谌利军的师弟、73公斤级“00后”小将彭政林在自己的首次全运会比赛中发挥出色,虽然距离奥运冠军石智勇仍有差距,但他在比赛中创下了个人赛季最好成绩,相比于今年5月的全国锦标赛也进步显著。此外,男子举重大级别方面,1998年出生的石禅龙在109公斤级的比赛中发挥稳健,成为该级别唯一六次试举全部成功的运动员,同时以总成绩386公斤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铜牌。
巴黎周期项目缩减,湖南举重需调整
纵观整届全运会举重项目,尽管湖南举重队在金牌和奖牌数量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省份的举重项目也在飞速进步和崛起。不同于女举,湖南男子举重面临的状况似乎稍显严峻。历年来,湖南男子举重发展的优势项目也同样为中小级别,诸如世界冠军乐茂盛,两届奥运会冠军龙清泉,东京奥运会冠军谌利军等都是中小级别选手。
本届全运会男子73公斤级以下,湖南仍只有谌利军一人笑傲江湖,而他也已28岁,并且伤病情况不容乐观。“这次,我们举重不少成绩还是靠一些老运动员在支撑,特别是中小级别的优势在慢慢丧失,参赛人数也不多,这些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龚旭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小将石禅龙在本次赛事中获得男子109公斤级铜牌。图/新华网
湖南省举重队在天津全运会后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在三四年前,开始发展大级别项目。从本届全运会情况来看也初见成效,小将石禅龙获得了男子109公斤级铜牌,孙伟拼下男子96公斤级银牌。
但随着巴黎奥运周期的开启,举重项目的处境将变得更加艰难。根据国际举联消息,巴黎奥运会上,现有的14个举重级别将被缩减为10个,举重运动员数量或将减少30%,这意味着中国队届时很可能面临只有5到6人参赛的状况。龚旭红也表示:“针对湖南省举重队在本届全运会上凸显的问题,以及考虑到国际举联调整的情况,省体育局和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回去后肯定要有一番‘大动作’进行调整。”